查看原文
其他

东台甘港--不一样的感觉!

朱兆龙 东台时空 2022-07-18

点击上方"东台时空"免费订阅

  甘港,古时是盐城海边的一个无名小港。范公堤修成后,堤内水甜,得了个地名甜水漰,后来被命名为甘港。

  村名叫甘港,以前这里的日子却不怎么甘甜,煤油盐醋要靠鸡蛋换。改革开放尤其是村党支部改选后,村书记拿自家房产抵押借贷,带领大伙办企业,甘港的日子好像放了糖,一年一年甜起来。村办企业和农业总收入在2010年近十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近两万元,村北面盖起了一百二十栋农家新别墅,油菜花开烂漫时,黄色的花海后是一片红瓦的楼房群,看着真舒畅。

  甘港地处东台、大丰、兴化三地交界偏僻处,要想搞城乡统筹一体化,从哪儿开始呢?村党委会、村民委员会一班人商量决定,还像前两年办村史馆那样,问群众。

  那年,甘港村创建了小康村,老党员、老代表、老农们献了条连环计:村部不要老窝在后河边,应竖一个大楼到204国道旁边去,让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咱甘港村过上了小康日子。老院子也不要拆,改成一个村史馆,把走过的路放在里头,让丫头小伙儿常来看看,省得吃了甜桃子,忘了苦苕子。

  “两委会”尊重群众的这条好计策,投入二十七万元,在南北十来间瓦房里,展陈出一大批旧农具家什,老粮票布票等“文物”。四千五百多张图文资料,两千三百多件实物,支撑起极富魅力的甘港村史馆。展示着中国农村的昨天与今天的甘港村史馆成了农村人爱看、城市人喜欢的农耕文明的缩影,也成了盐阜老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  果真,群众心里点子就是多。如何统筹一体化,村民们建议“修路改地图”。

  原先村里的路是这样的:先是砂石机耕道,三米宽;后来两边镶了碎砖,各一米,能开小汽车;为了好会车,又再镶上一米。三种颜色四道印,哪像一体化?一位懂建筑的市领导告诉他们,应该统一“四加三”,即路上先垫四厘米的砼基础,再铺四厘米厚的沥青层。“两委会”班子一合计,揪!他们分任务,筹资金,备材料,商量修路用地、招投标,从年头忙到年末,终于见了成效。村里的主干道,是八米宽的黑色路面,两边各一米的绿化带;别墅区的车路与巷子成清一色的水泥路;全村所有八户以上的居住点,全部通上硬质路面。修路同时,他们挖沟埋管,建池设站,村办的畜禽排泄物处理中心、污水处理中心和秸秆沼气站一一配好了套。35公里的硬质路面,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桥,村民的小汽车开到家门口,城市公交车开到了村里头。

  四下里修路,村中心建园。合着市里创建生态模范城的步伐,甘港村铆起劲儿建设百坊园、百果园、百草园。他们在村史馆东边周转出了三十多亩土地,辟建百坊园,改变村里手工匠们贡献无路、后继无人的状况。百坊园灰瓦白墙,格扇门窗,马头回廊,一派迥异于现代淮味徽派风格。空中飘扬着秧把酒旗,地上散放着石磨陶罐,那流水小桥上可以观鱼鹰竞技,风车水车旁有草人在卖萌,锣鼓花腔从戏坊里传出来,麦酒酵香在糟坊里飘荡着。园内设有豆腐坊、剃头店、酿酒坊、照相馆,入驻了糖人匠、木雕匠、箍桶匠、白铁匠、缝衣匠……传统的民俗技艺,浓稠的里下河风貌,引来各地游客。或是趴在扶手杠上踏水车,或拗磨推磨唱起《双推磨》,或是吹着糖人哨子上的小风车,或是就着土制酱油豆儿蘸尝香卜页,或是品尝东台特制的桑叶茶,苏南自驾客还用塑料箱子带走大麦酒。开园当年,就服务了八万多名游客。

  百果园、百草园在2014年先后建成。两组高大如门的大榕树,引领着二百四十多亩果园和花园。百果园里立体种植着桃梨柿杏、毛栗桑椹、葡萄白果、甜瓜苦瓜、玉米葫芦、绿豆花生……绿茵茵,满眼悦目怡心的自然风光。倘在成熟的时节,尽可采摘品尝。生机勃勃的百草园里,两千五百平方米的温室花苑,数千盆花卉芬芳可人。三百多种各色花卉,让百草园带回清香四溢,鸟歌蝉鸣。

  2015年4月28日,甘港村党委书记刘怀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隆重、最美好的时光。他手捧着全国劳动模范的红色证书,聆听着:“要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……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、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。”刘怀仁捧回了荣誉,更是接回了“六个最”的扎实任务。

  2016年,甘港老家生态居住区建设落成,86幢蓝色琉璃顶的单体别墅在甘中沟南依地貌排列,与沟北的别墅红蓝互应,又一批村民欢欢喜喜地住进了现代化设施的“糖罐子”。由村卫生室扩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中心联网运行,建有忠孝亭、露天银幕、篮球场的健身广场,集图书阅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楼正常开放,写着村民道德公约的文化长廊刷新亮相,八成以上的普通住户开通了远程教育网。全年村集体经济积累一千一百万元,全村一千八百二十户计五千七百六十口人,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八千八百元。随着游客服务中心的建成,甘港村的名声更响了,当年的游客就达二十万人次。

  今年,甘港村党委“两学一做”活动进入了大走访阶段。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,访到不少深层次的事,看到自己发展的新空间:村民间的贫富有差距,进入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是佷多;低保户眼下虽然没有生活之忧,但有年老或大病的后顾之忧;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夫妇的每月收入七八千,看上去不错,但要过上好日子要培养孩子,再想把平房翻建成楼房,就不知道筹钱到哪一年了。

  家长里短的事走访收集了55条,班子一班人认真合计,小事先办、急事急办,大事研究好了撸起袖子加油干。一句话,就是用更大更好的发展来壮大未来的甘港。

  他们请来了省级规划设计单位的专家学者,进行现场勘察,整体规划,打造甘港湖,建设桃花岛,发展壮大旅游事业;计划逐户设计葭苇河两旁的农房,将一家一户的独门独院,改建成具有个性的田园景点,大力发展饱含农家风情的民宿游;努力建设“最美田园乡村”,让村民们过上更甜更好的日子。

  笔者在甘港村采风,与百坊园八十岁的刘老爷子拉起了家常。他开着小收音机,吸着烟,敲做着活计,客气而又不乏豪气地说,“我是南瓜命,越老命越甜呐!”是的,到底是甘港甜水漰,出语不离个甜字。甘港的这五年,小富不懈怠,为更强更富更美更高水平的小康在努力着、奋进着,芝麻开花节节高,熟透的甘蔗节节甜;往前奔,管保还是刘老爷子的那句话:“顺梢吃甘蔗,一节更比一节甜。”

甘港日子节节甜


《甘港日子节节甜》一文着重写了最近5年来,甘港在城乡统筹一体化、生态建设上狠下功夫,修路建桥,村民小汽车开到家门口,城市公交车开到村里头;建设百坊园、百果园、百草园,建成甘港老家生态居住区,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,年游客突破二十万人次。今年,又针对“两学一做”大走访中村民提出的养老、小孩学习教育等议题,撸起袖子加油干,请来省级规划设计单位的专家学者,现场勘察,整体规划,打造甘港湖,建设桃花岛,发展旅游事业;将农户的独门独院改建成各具个性的田园景点,大力发展饱含农家风情的民宿游;努力建设“最美田园乡村”,让村民们过上更好更甜的日子。

“逐梦这5年”是《人民日报》为纪念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,全国各地、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逐梦前行而设立的专栏。人民日报在国庆文艺专栏头条宣传一个村,这还是第一次,是对这个村的肯定和鼓励。

朱兆龙是我市知名作家,中国作协会员、省杂文学会副会长。

——东台日报


中秋、国庆期间“游在甘港、乐在老家”活动

  国庆、中秋节期间,甘港景区村史馆、花坊、手工坊、老街坊、亲子草坪正常开放,民间艺人捏糖人、鸬鹚捕鱼等每天都有表演。除些之外,还举行系列特色活动。


 百坊园体验品尝活动

  活动地点:甘港老家景区百坊园

  活动时间:10月1日至10月7日

  活动介绍:为游客免费提供黄豆,体验传统工艺豆制品加工;每天提供一定数量的原味豆浆、甘港特制大麦酒、桑叶乌龙茶给游客免费品尝。 

◆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文艺

◆互动信箱:jsdtsb@163.com

◆微信公众号:东台时空(微信号cyh_jsdt)


东台时空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更多最新信息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